幸运飞艇

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幸运飞艇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探索社区治理与教育服务融合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07-1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推动教育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7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青芒照路育为径,赤志燃情治作帆”实践队开展了为期1天的"记忆传承·服务社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由15名历史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通过"老物件故事采集""社区记忆课堂""代际对话工作坊"等特色活动,探索教育服务赋能社区治理的新模式,为社会治理和教育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专业培训夯实服务根基:老物件里的文化传承密码

7月15日,实践队在线上接受了系统的岗前培训。社区李先生以"物质文化与社会记忆"为主题,通过展示民国时期的煤油灯、上世纪60年代的粮票等的图片,阐释了老物件作为"记忆载体"的社会价值。"每个老物件都是时代的切片,承载着个体生命史与集体记忆的对话。"李先生的讲解让同学们深受启发。

7月16日上午,临沂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专家王老师为队员们带来实操培训。在演示如何正确持握、拍摄老照片时,他特别强调:"处理居民珍藏的老物件时,要戴棉质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照片表面。"文物与博物馆学的同学认真记录着温湿度控制要点:"这些专业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存社区居民的珍贵记忆。"

培训期间,队员们还系统学习了口述历史采集规范、代际沟通技巧等实用技能。刘同学在模拟访谈后感慨:"如何引导老人回忆往事又不触及伤痛,这比想象中更需要专业技巧。"经过严格考核,15名队员全部获得"社区记忆采集员"资格认证。

二、社区实践创新服务模式:教育服务激活治理活力

7月16日上午10时,实践队进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首场"老物件故事会"便吸引了30多位学生参与。72岁的王奶奶带来珍藏的"三转一响"结婚四大件,当老式缝纫机的"哒哒"声再次响起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这台缝纫机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教会了十几个徒弟。"王奶奶的讲述让年轻学子看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手工业图景。

实践队创新设计的"记忆拼图"活动成为社区新亮点。队员们将采集到的老照片制作成拼图,组织亲子家庭共同复原。看着五年级学生小浩和爷爷成功拼出1980年代的社区全景图,队员们对此深有感触:"这种代际协作既传承了历史记忆,又强化了家庭纽带。"

在社区党委支持下,实践队还建立了"流动记忆馆"。教育学专业的队员们将居民捐赠的老物件按"衣食住行"分类展示,配以二维码语音解说。退休教师周先生指着展柜里的粮本说:"年轻人扫扫码就能听到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这种教育方式真有创意!"

三、专业反思深化实践成效:构建长效服务机制

7月16日下午的"代际对话论坛"将活动推向高潮。大学生与社区长者围绕"科技发展与生活变迁"展开深入交流。当00后大学生展示用手机APP修复老照片的技术时,80岁的李爷爷掏出泛黄的战友合影:"要是能修好这张1965年的照片,就圆了我半个世纪的心愿。"队员当场运用修图技术实现了老人的心愿,这一刻,科技的温度让在场所有人动容。

在7月16日晚上的总结会上,队员们展示了丰硕成果:编撰完成《社区口述历史集锦》,建立包含200余件老物件的数字档案库,设计出可推广的"社区记忆传承"服务手册。队长张同学表示:"我们正在与社区共建'记忆传承志愿服务站',让这项实践可持续开展。"

这种'教育+治理'的模式,为我们破解老旧社区活力不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专业实践,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实务能力,更深刻体会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青春智慧。

编辑:李梦雨

初审:董经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青芒映社区,书香伴成长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踏访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