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飞艇

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幸运飞艇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探虢国古韵,感黄河文明之魂

发布日期:2025-08-23    作者:     来源:     点击:


走进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西周的青铜寒光与玉器温润在此交织,8月17日,幸运飞艇 黄河文明探源考古调研实践团探访虢国博物馆。作为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重要见证,这里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部镌刻着文明密码的“立体史书”,让实践队员们在触摸文物中,读懂黄河文明的厚重与绵延。
   虢国博物馆坐落于河南三门峡,北临黄河,南接崤山,与西周虢国都城上阳故城隔河相望。这座以虢国墓地遗址为核心的专题博物馆,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集文物陈列、遗址保护、考古研究于一体。其依托的虢国墓地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晚期贵族墓地,出土文物近3万件,其中国宝级文物50余件,尤以青铜礼器、玉器、车马器著称,被誉为“西周社会的活化石”。从仿古建筑群的馆区入口到下沉式展厅的幽暗灯光,每一处细节都在牵引着人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礼乐盛行、邦国林立的时代。
   虢国春秋展厅以历史脉络为纲,系统梳理了虢国的兴衰历程。通过沙盘模型还原的虢国疆域、文献记载的王室关系图谱,以及“假途灭虢”等典故的场景再现,清晰展现了这个西周王室重要诸侯国从镇守西陲到最终湮灭的命运轨迹。墙上的时间轴与邦国分布图相互呼应,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虢国在周王朝政治格局中的特殊地位,以及黄河流域邦国更迭的历史逻辑;吉金流光展厅聚焦青铜艺术的巅峰成就。这里陈列的青铜礼器按“列鼎制度”有序排列,鼎、簋、爵、觚的组合严格遵循等级规范,纹饰从威严的饕餮纹到灵动的夔龙纹,无一不彰显着西周“礼治”社会的森严秩序。其中,复刻的“虢季子白盘”体量庞大,盘内铭文记载着虢国贵族的战功,字迹遒劲古朴,既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青铜兵器展区的剑、戈、矛则寒光依旧,折射出虢国作为军事重镇的强悍实力;玉器精华展厅堪称西周玉器的集大成者。数千件玉器色泽温润,品类涵盖礼器、佩饰、丧葬用玉等。龙形玉佩蜷曲如活,凤鸟纹玉饰线条流畅,玉覆面由数十块玉片组成,工艺精湛。尤为引人注目的“七璜组玉佩”,由七块玉璜串联而成,长度近两米,佩戴时随步态摇曳,尽显贵族威仪。这些玉器原料多来自新疆和田,印证了西周时期黄河流域与西域的早期文化交流;车马坑遗址展厅直击考古现场的震撼。三座大型车马坑原样保留,坑内整齐排列着战车与战马骸骨,最大的一座埋有13辆车、64匹马。木质战车的痕迹虽已碳化,但车轮、车轴、马具的结构仍清晰可辨。站在玻璃栈道上俯瞰,骸骨的排列密度与战车的组装细节,无声诉说着虢国贵族的丧葬规格,也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西周军事装备的发展水平。

   走出展厅,阳光洒满遗址广场,队员们的思绪仍沉浸在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此次虢国博物馆之行,让“黄河文明”从课本上的概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实物与场景。那些出土于黄河岸边的青铜器、玉器,不仅是古人生活的遗存,更是黄河流域先民智慧的结晶——青铜礼器中蕴含的秩序观念,玉器纹饰里寄托的审美追求,车马坑里彰显的军事谋略,共同构成了黄河文明兼容并蓄、务实进取的精神内核。
   黄河文明探源考古调研实践团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黄河文明的生命力,正体现在这种不断融合与创新的过程中:虢国的青铜器既有周王室的典章规范,又融入了地方文化特色;玉器原料的远距离运输,见证了跨地域文明交流的源远流长。这种开放包容的特质,恰是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底色,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密码。更深刻的感悟来自于对考古工作的重新认知。从墓地发掘到文物修复,从史料考证到价值阐释,一代代考古人用数十年的坚守,让沉睡的历史“开口说话”。这种对文明遗产的敬畏与守护,让队员们更加理解了“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的深刻意义。



编辑:张琪

初审:王建阳 孙煜潇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探寻华夏之源,传承文明薪火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逐星童行,牛庄村绘就实践新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