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我院“黄河文明探源考古调研”实践队师生前往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展对庙底沟遗址的深度考察,旨在深度探寻黄河文明的深厚底蕴与传承路径,寻找六千年前的文明印记,在仰韶文化的核心腹地探寻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实践团队先后走进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和庙底沟遗址公园,通过参观学习、听取讲解、实地调研等形式,全方位探寻庙底沟遗址在黄河文明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内藏玄机,彩陶器里溯华源
上午,实践队进入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在馆内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展览。展览依托丰富的出土文物展品和前沿的研究资料,构筑起宏大的文明谱系,使队员们对于庙底沟文化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讲到展览中最具特色的彩陶时,讲解员介绍到:“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数量众多、绚丽多姿、图案繁琐、变化明快,是庙底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因素”。展厅里一件件的精美彩陶器,混合着泥土的气息,仿佛在无声的诉说着当时人们的高超手工技术和丰富想象力。
最后,谈到展览主题“花开中国”的内涵,讲解员分别从庙底沟彩陶的“花瓣纹”、严文明先生的“重瓣花朵”理论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详细解读,并谈到了其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密切联系:“在严文明老师的重瓣花朵理论中,中原文化区,也就是庙底沟遗址所在的位置被视为花心,周围的其他文化组成多重花瓣,这样稳定的重瓣花朵式格局,就形成于庙底沟文化时期。‘中国’的‘中’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在这一时期已经初露峥嵘”。
庙沟静诉发掘史,深沟遥连考古篇
下午,实践队转赴毗邻的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直面仰韶文化庙底沟期期的文明现场。队员们穿过林荫步道,来到一条深沟旁,这就是“庙底沟”;继续向前,又见数个探方,这些都是根据考古报告的内容复原的。躬身踏入庙底沟遗址现场,近距离观察了遗址地层、土质以及各种遗迹现象,队员们仿佛置身于六千年前的聚落之中。触摸着沟体断崖面,感受着其特殊的质地,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遗址公园内还复原了一段老旧的铁轨和火车,站在铁轨前,队员们的思绪仿佛被拉回到1953年深秋。当年安志敏先生就是在这趟列车上,透过车窗望见断崖上的灰坑,至此拉开了庙底沟考古发掘的序幕。面对这些,队员被老一代考古人的精神所折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庙底沟遗址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它不仅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命名地,也是庙底沟二期文化的诞生地。庙底沟文化包含仰韶文化和早期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彻底阐明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承接关系,用考古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序和源远流长。
本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到了大量的庙底沟遗址一手资料,深刻认识到了其作为仰韶文化鼎盛期的核心代表和黄河文明重要源头的历史地位,以及实证中华文明“传承有序、源远流长”的里程碑意义。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的溯源,更体现了了青年学子运用专业知识探源黄河文明、守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担当,从而为讲好“黄河故事”、赓续中华文脉汲取了源头力量。
编辑:顾世旭 王聪聪
初审:刘贤贤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探寻黄河文明,感悟历史魅力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探寻历史,传承文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