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探索红色精神传承与基层教育融合路径,幸运飞艇 “史迹承魂,韶华拓路”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淄博市民生嘉苑社区,以“红色精神润童心”为主题,为社区青少年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实践队队员通过故事讲述、实践创作等形式,让红色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信仰的种子,也展现了曲园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的青春担当。
精心筹备,让红色故事 “接地气”
活动筹备阶段,实践队队员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合作,通过发布调查问卷、走访社区居民等形式,了解到社区青少年集中在9-15岁,趣味性教育相对更受欢迎。于是,实践队队员依照“史实准确、形式生动、贴近生活”的宣讲原则,选出“小萝卜头”“小英雄雨来”等与青少年年龄相近且有一定了解基础的革命英烈故事,确保教育内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实践队队员发挥历史学专业优势,查阅《少年英雄传》等史料确保故事真实性;将宣讲拆分为“故事讲述—场景还原—现实联结”三个环节;准备漫画版历史场景图,制作红星奖章、英烈事迹卡片等教具…让青少年直观感受历史场景。
史迹宣讲,让红色精神浸润心灵
实践队队员以“故事为骨、细节为肉”,将红色历史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精神养分。比如,讲述“小萝卜头”的事迹时,实践队队员还原其在狱中用石子练字的场景,泛黄的纸页上,用炭笔写着歪歪扭扭的“自由”二字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困境中的坚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宣讲各有侧重:对低龄儿童,用动画短片串联关键情节,配合“红星贴纸奖励”强化记忆;对较高龄少年,则增加“历史背景课堂”,用较严肃庄重的语言及视频讲述“抗战时期的少年担当”与“新时代的青少年责任”。孩子们的目光从故事册转向现实场景,红色精神的种子,在一次次历史与当下的联结中,悄然扎根心底。
实践延伸,让红色基因持续生长
宣讲结束以后,实践队队员带领社区青少年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英烈们生活在当下会如何行动,让红色精神从认知层面延伸至实践层面。在“英烈与我的一天”创作环节,孩子们用笔写下想对英烈们说的话,想带英烈们做的事,带他们游览新中国的大好河山。随后开展的“场景还原”体验中,孩子们用积木搭建“理想中的社区”,特意搭建“和平广场”等区域。这些充满童真的想象,将“红色精神”具象化,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
初心不改,让传承之路不断延伸
实践队队员表示:红色基因的传承,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联想当下、践行行动’中,自己得出‘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的结论。此次民生嘉苑社区实践,实践队队员用贴合青少年认知的方式,让红色精神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记忆走向行动。
这份由初心驱动的实践,证明青春力量可以成为红色传承的有效载体。当历史被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当精神被融入可参与的实践,传承就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成为社区日常里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正是曲园学子用行动诠释的 “史迹承魂”,也是他们用韶华开拓的传承之路。
编辑:王聪聪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进社区,筑牢民生安全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