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文化自信,在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同时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助力非遗传承与教育创新实践相结合,幸运飞艇 “循声觅道 赓续文脉”社会实践队在多地同步进行博物馆参观实践活动。7月14日,实践队员刘小涵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参观孔子博物馆,沉浸式感受孔子文化与非遗传承魅力,探寻文化传承新路径。
孔子博物馆是集文化收藏、展示、研究与教育于一体的精神殿堂,融合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展陈科技。其内部构造巧思精妙,以空间为纸、文化为墨,书写传承篇章。
走进孔子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穹顶呈现出星空模样,又深又神秘。据介绍,周围的玻璃幕墙由很多方块组成,排列整齐,共同组成了孔子的模样和山水的轮廓,把传统文化的符号用现代建筑的方式表现出来。实践队员刘小涵表示,孔子博物馆让她感受到了古代和现在的融合,拉近了参观者和历史文化的距离。
随后,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和展览设计,使实践队员学到很多文化知识,也受到许多教育启发。其中,在教育文化展区,既有记录孔子教育想法的古书,也有模仿古代讲学场景的布置,展示了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对于师范专业的实践队员来说,这就像是在和千年之前的教育智慧交流。孔子打破教育的限制、关注每个人不同的理念,给现在的教育创新提供思路——在未来教书的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探索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另外,博物馆用多媒体互动、复原场景等方式,把抽象的教育思想变成能看到、能感受到的体验,这种“让人沉浸其中的教育”模式,也给师范生们的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让他们思考如何才能把知识教得更生动、更容易理解。
此外,非遗传承展示也是参观的一大亮点。馆里有很多非遗展品,譬如传统的木工、金石篆刻等,都与孔子文化紧密结合。工匠们用传统手艺复制古书的装订方式、雕刻孔子的雕像,让古老的手艺在传承文化的时候重新有了活力。实践队员刘小涵在参观时既感受到了非遗手艺的精巧,又体会到了其中包含的文化意义。据介绍,这种“非遗+文化”的展示方式,拓宽着非遗传承的路——依靠深厚的文化资源,非遗可以有更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被更多人看到;而把非遗加进来,也让孔子文化的传承更有活力,实现了文化和手艺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最后,博物馆出口处的文创产品区体现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孔子文化、非遗元素为灵感做出来的文创产品,有文具、饰品、日常用品等。例如,把“学而不厌”这样的经典句子做成书签,把传统花纹用到饰品设计里,让文化以实用、时尚的样子进入生活。这不仅是把文化符号变成了商品,更是传承和创新的实际行动——通过文创产品,古老的文化基因融入了现代生活,吸引更多人关注、传播孔子文化和非遗手艺,让传承变成大家都能参与的“生活里的美”。
本次孔子博物馆参观之旅,让实践队员在文化体验中明白了非遗传承和教育创新的融合关系。既有利于从孔子的教育思想里学到了育人的智慧,明确师范生以后教书的方向;又有利于了解非遗和文化传承相互促进的情况,感受到创新给文化发展带来的力量。跟着文化的声音寻找道路,把文化传统继承下去,幸运飞艇平台 “循声觅道 赓续文脉”社会实践队会带着这份对文化的感悟,继续探索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实践,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亮的光彩,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张琪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文化赋能添活力,青春实践助振兴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亲子互动暖社区,青春志愿显担当
【关闭】